| 访问手机站
weixin

主页 > 公积金政策 > 公积金新闻 >

多地已调公积金缴存基数!这类人最受伤来源:住房公积金中心   作者:公积金提取客服

  7月1日开始,多地纷纷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。与往年不同,部分地区在今年还调整了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上限。根据国务院4月发布的《关于阶段性适当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通知》,要求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不得超过12%。广东、安徽、天津、重庆等地先后下发通知,将住房公积金最高缴存比例从20%、15%等调降至12%。

多地已调公积金缴存基数!这类人最受伤
1

  多地上调公积金缴存基数

  7月1日起,多地开始执行新核定的公积金缴存基数标准。 新设定的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上、下限,分别以当地2015年度职工个人月平均工资和最低工资标准为依据。

  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6月21日发布通知称,根据计算,2016年度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上限为5102元,职工和单位月缴存额上限均为2551元。而2015年北京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上限为4654元,相比之下,本年度提高了448元。

  南京要求,2016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最高不超过南京市2015年在岗职工月人均工资的3倍(20200元),首次突破“2”字头;同时,月缴存额上限为4848元,较2015年度的4368元提高了480元。

  上海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的相关通知显示,2016年度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上限为2494元,较2015年度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2290元的上限,提高了204元。

多地已调公积金缴存基数!这类人最受伤
1

  多地落实缴存比例“限高令”

  今年4月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规范和阶段性适当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通知》,要求从2016年5月1日起两年内,各地区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,凡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高于12%的,一律予以规范调整,不得超过12%。

  基于此项规定,广东、吉林、安徽等地将住房公积金单位缴存比例上限从20%调至12%;福建、重庆、天津等地从执行最高缴存比例15%调降至12%。

  经营困难企业可补缴、缓缴

  根据《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》,经营困难企业可享有相应的“放宽”政策。即通过相应审核后,允许其补缴、缓缴公积金,各地有不同的管理规定和审核条件。

多地已调公积金缴存基数!这类人最受伤
1

  这些调整对职工收入有什么影响

  基数上调的影响

  调整后,在缴存比例不变的情况下,职工到手工资可能会略有减少;但每个月缴存的公积金变多、单位同步缴存金额增多,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收入将增加,从购房和最终提取收入来看,其实是利好。

  缴存比例下调的影响

  这项规定对公积金缴存比例本来就在12%及以下的小伙伴们没什么影响。但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超过12%的小伙伴,会受到一定影响。

  其实个人少缴存的部分还是回归到自己工资上,等于是自己领到的工资现金增加了,减少的只是公司缴存的比例,如果从20%的缴存比例将至12%,实际上,真正损失的相当于是每个月少了8%的工资。

  对哪类人影响最大

  缴存比例设上限,主要针对于那些国企以及那些缴纳高额公积金的企业,因为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,大多数都达不到12%,政策改革基本受不到影响。对于那些缴纳高额公积金的企业的员工来说,这次受伤的必然是他们,职工福利变少了,公积金账户的钱也变少了。

  据《第一财经日报》报道,在公务员、石化、电力、烟草、国有银行等高公积金额度群体中,行政级别同级人员的公积金额度从高到低排名依次为国有银行、烟草、电力、石化和公务员。

多地已调公积金缴存基数!这类人最受伤
1

  公积金缴存额少了会有什么影响

  1、影响公积金贷款额度

  不少城市公积金贷款额度与每月缴存比例和公积金账户余额有关,例如广州,按照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计算的可贷额度计算公式为::贷款额度=账户余额8+月缴存额到退休年龄月数。

  深圳规定:贷款额度=公积金账户余额X14倍,假如降低了公积金缴存比例,就意味着月缴存额和账户余额会减少,公积金贷款额度也会跟着“缩水”,这对于一部分经济能力有限的购房人来说是不利的。

  另外,住建部表示《公积金管理条例》正在修订中,修订内容包括扩大公积金提取范围,以后公积金可以用于装修、交物业费,缴存比例降低后,能够用于装修、交物业费的额度也会减少。

  2、影响信用贷款额度

  通常来说,一个人申请信用贷款的最高额度一般为个人工资的10倍,比如你月工资是10000元,能申请到的最高额度可能就只有10万元。但除此以外,还有一些加分项,比如职业性质,或是财力证明等。公积金缴存比例不能证明工资多少,但工资不变的情况下,一个人的公积金缴存比例越低,想拿到最高贷款额度的可能性就越低。所以对于申请信用贷款的人而言,虽然工资流水是最重要的因素,但公积金缴存证明也是一个非常有利的辅助材料。

  来源:综合中国新闻网、21世纪经济报道、第一财经日报等

返回 手机访问